Logo Pic
菌物志Mycopedia 
搜索类型: 前后匹配前匹配学名全匹配中文名全匹配 帮助
筛选:        所有物种内容完整的物种
收录内容:
此物种的词条内容完整并得到了初步审定。
SpeciesFungorum链接  Mycobank链接    大字模式

细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

(Bull.: Fr.) P. Kumm. 1871

基本信息

  • 通用中文名Chinese name:细环柄菇
  • 别称&俗称Othernames:环柄菇、细鳞环柄菇、盾形环柄菇、绒柄环柄菇、细脚环柄菇
  • 拉丁学名Scientific name:Lepiota clypeolaria (Bull.: Fr.) P. Kumm. 1871
  • 科Family:蘑菇科Agaricaceae
  • 属Genus:环柄菇属Lepiota
  • 分布Distribution:广泛分布
  • 有分布的省区Provinces: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省,黑龙江省
  • 生态Ecology: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林中地下。
  • 营养类型Nutrition Mode:腐生Saprotrophic
  • 置信指标Confidence:★★★


Picture

来源:泡泡

介绍部分

简介:该物种是环柄菇属的模式种,也是一种相对常见且广泛分布的环柄菇物种。它的主要特征是菌盖污白色,表面被黄褐色至茶褐色、颜色较淡的鳞片;菌柄中下部(环区以下)有大量污白色至淡褐色绒状鳞片;菌环容易破碎消失,仅在菌柄上留存一个不成形的环区;担孢子侧面观纺锤状,褶缘囊状体多棒状和纺锤状,菌盖表面鳞片末端细胞近圆柱状。细环柄菇在我国曾记录有一变种,即黑鳞变种var.nigrosquamosa H.C. Wang ex J.F. Liang & Zhu L. Yang (梁俊峰 2007),现名为黑鳞环柄菇L.nigrosquamosa

细环柄菇复合群


细环柄菇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很广,并且各地都有较为相似的环柄菇物种,而细环柄菇本身的形态变化也较大(菌盖鳞片呈近咖啡褐色或浅黄色、孢子上脐部凹陷或否、孢子腹面腹鼓状或稍近平直、孢子顶部较圆或稍尖、盖表鳞片末端细胞大小差异等),这些物种构成了一系列难舍难分的复合群。

相似物种

在我国和细环柄菇较为相似的是梭孢环柄菇L.magnispora,两者都有标志性的菌柄鳞片。区别在于梭孢环柄菇孢子侧面观企鹅形,背侧(和小尖位置相反的一侧)近平直,而细环柄菇的孢子背侧有弧度,呈腹鼓状;梭孢环柄菇的菌柄鳞片一般略带黄色。

食用性

该物种的食用性有争议,多数文献记载可食用,也有记载有毒。虽然近缘的亮环柄菇L.erminea可食用,但环柄菇属中仍有不少其他有毒物种,因此不建议采食。

不同文献记载中本种的食毒性

文献名称食毒性原文描述
中国毒蘑菇名录有毒


涉及到该物种的相关文献

(能证明该种在我国有分布的文献)
  1. 云南野生菌, 2022. 杨祝良、王向华、吴刚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2019. 杨祝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2016. 陈作红、杨祝良、图力古尔、李泰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4. 中国环柄菇属的分类学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兼论冠状环柄菇的群体遗传学, 2007. 梁俊峰.    
  5.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2020. 张峰.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 2015. 李玉,李泰辉,杨祝良,图力古尔 等.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7. 中国毒蘑菇名录, 2014. 图力古尔,包海鹰,李玉. 菌物学报33(3):517-548    
  8. 中国经济真菌, 1998. 卯晓岚. 北京:科学出版社    
  9. 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区系【附录1】大小兴安岭地区伞菌和牛肝菌类物种名录, . .    

物种描述

以下描述摘自相关参考文献,不一定完全反映物种真实形态,可能存在文献过时、描述错误或者描述片面等情况
文字识别时可能有纰漏,描述若与参考文献原文有出入以原文为准
外文描述的参考翻译系网站管理者的个人翻译,仅供参考,具体以原文为准

描述1 描述来源:中国真菌志 第52卷 环柄菇卷(蘑菇科)
类型:完整全面的描述(摘录自专著、论文等)
描述原文:
环柄菇 图38 图版1-7
别名:盾形环柄菇、绒柄环柄菇、细环柄菇
Lepiota clypeolaria (Bull.: Fr.) P. Kumm., Fuhr. Pilzk.: 137. 1871.Agaricus clypeolarius Bull, Herb. France: 405,1789
Agaricus colubrinus Pers., Syn. Meth, Fung. 2: 258. 1801
Agaricus clypeolarius Bull.: Fr., Syst. Mycol. 1: 21. 1821
Lepiota colubrinus (Pers.) Gray, Nat. Arr. Br. Pl. : 601. 1821
担子果小型至中型。菌盖直径3~9 cm,初期近钟形或锥形,边缘稍内卷,成熟后逐渐伸展呈扁半球形,中央圆钝,菌盖表面污白色,被浅黄色、黄色、黄褐色、浅褐色至茶褐色鳞片;菌盖边缘有时延生;菌肉薄,白色至浅乳色;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长5~12 cm,直径 0.4~1 cm,中空,近圆柱形或向顶部逐渐变细,基部稍膨大;菌柄上部具有一个似菌环状的环区(偶呈白色膜质菌环),白色,绒状至近膜质,易脱落;环区之上的菌柄近光滑、白色,之下的菌柄密被白色、污白色、浅乳色至浅褐色绒状鳞片,基部常具白色的菌索。
担子 21~45 x 7~18 um,棒状,具 4 梗,偶具 2 梗。担抱子(10)11~15(18)x(4)4.5~7(9)μm [Q =(1.71)1.93~3.11(3.33),Q= 2.41±034],侧面观纺锤形或近杏仁形,背面和腹面呈腹鼓状,有时顶部稍尖或呈乳头状,上脐部凹陷或否,背腹观纺锤形,无色,透明,光滑,壁略厚,类糊精质,刚果红中变浅红色至红色,甲酚蓝中不变色;小尖细小。褶缘囊状体(14.5)16~31(39)x(4.5)7~11(13)μm,棒状、窄棒状、纺锤状,有时顶部收缩呈乳头状,无色,透明,壁薄,刚果红中变红,常密集排列成不育褶缘。侧生囊状体阙如。菌盖表面鳞片由呈毛状排列的菌丝组成,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常倒伏,末端细胞 70~500x 6~19 μm,近圆形,顶部钝圆,或有时向顶部逐渐变窄,基部较细,极少具有无锁状联合的横隔,具淡黄褐色至深黄褐色胞内色素,有时基部以下细胞具有黄褐色的胞外色素,壁略厚,基部常具有窄棒状或近圆柱状的短细胞锁状联合存在于担子果各部位。
生境:夏秋单生或散生于林中地下。
世界分布: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和亚洲
模式产地:欧洲。
研究标本: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金銮,海拔 2130m,1988 年8月24 日刘培贵 447(HKAS 21202)。吉林: 蛟河,白石山镇,胜利林场,2008 年9月13 日,图力古尔(HMJAU 20046);抚松,露水河,海拔 650 m,2004年8月 10日,张丽芳340(HKAS5217);安图,长白山,1960年8 月 12 日,杨玉川718(HMAS 32511);同上,2008 年8月2 日,王耀(HMJAU 20439)。贵州:江口,梵净山,1993 年9月,吴兴亮 4991(HKAS29273)。四川:红原,刷经寺,1958 年7月 13 日,采集人名不详(HMAS 28232);炉霍,至甘孜途中,海拔 3355 m,2005 年 7月 24 日,葛再伟 629(HKAS 49124);木里1983 年9月 7日,陈可可 1090(HKAS 13214)。云南: 昆明,黑龙潭公园,海拔 2000m.2007 年9月9 日,杨祝良 4961(HKAS 52276);同地,2008 年 8 月 16 日,杨祝良5148(HKAS 54445);昆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海拔 1980 m,2012年10月5日,杨祝良6541(HKAS 75768); 昆明,金殿,海拔 2000m,2006年10月3日梁俊峰644(HKAS 51355);玉龙,雪松村,1916年9月末至 10 月初,无名氏(WU 12656):宾川,鸡足山,海拔2500m,1985年8月5 日,肖国平243(HKAS 17041);同地,1999年8月23 日,文华安等 425(HMAS 81956)。西藏: 昌都,朱格村附近山上,海拔4200m,2004年8月7日,葛再伟 294(HKAS 46074)。陕西: 汉中,1991年9月,卯晓岚6386(HMAS 61635)。新疆: 温宿,托木尔峰附近北木扎尔特河,海拔 2200 m,1978年7月17日,孙述雪等 647(HMAS 39211)。
讨论:环柄菇 L.clypeolaria 的主要特征是菌盖具浅黄色至茶褐色鳞片,菌柄常无明显菌环,仅有一个似菌环状的环区,环区以下密被污白色至淡褐色绒状鳞片,担抱子侧面观纺锤状,上脐部凹陷或否,褶缘囊状体多棒状和纺锤状,菌盖表面鳞片末端细胞近圆柱状。环柄菇的显微结构特征在不同标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担抱子上脐部凹陷或否,腹面腹鼓状或稍近平直,顶部较圆或稍尖,以及菌盖表面鳞片末端细胞的大小等差异较大。
环柄菇与梭抱环柄菇 L.magnispora 相似(Vellinga,2001c),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柄表鳞片略带黄色,担抱子侧面观企鹅形,背面近平直而非腹鼓状。
该种多记载可食用(如Vellinga,2004a),但也有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卯晓岚,1987)。

库中图片 5 张


图片1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2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3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4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图片5
拍摄者(昵称或真名):©泡泡
拍摄日期:未知
图片的原拍摄者保留所有权利

本页链接到
物种:黑鳞环柄菇Lepiota nigrosquamosa
物种:梭孢环柄菇Lepiota magnispora
物种:亮环柄菇Lepiota erminea



标签:环柄菇类真菌
上次编辑:-
物种编号:35
Revised:true
本页向外链接的参考文献:总计 14 条链接(含重复)
重定向至本页的页面:总计 0 条链接

©菌物志Mycopedia













回到首页    搜索物种    目录

©菌物志Mycopedia,版权声明
如需引用本文可参考下列格式:
蔡佳铭.2023. 细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 菌物志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Lepiota clypeolaria
Jia-Ming Cai.2023. Lepiota clypeolaria [Chinese]. Mycopedia. http://www.mycopedia.top/result.php?details=Lepiota clypeolaria